招生考试网
学历类|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|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
资格类|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|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
工程类|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|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
计算机|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|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
 招生考试网 - 高校信息 - 高校资讯 - 正文
招聘会高开应聘者低走 莫让招聘会成鸡肋
来源:新华网 2007-4-3 8:51:00 【字体:小 大】

  时下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的冲刺阶段,也是各种招聘会风起云涌之时。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,北京至少有39场招聘会向高校毕业生开放,各种形式的洽谈会、双选会、供需见面会接二连三。然而,就在招聘会“高开”之时,应聘者的反应却呈“低走”之势,有调查显示,65%受访者对招聘会的效果不满意。


  两相对比,耐人寻味。被毕业生挤破门槛的招聘会,为何成为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的“鸡肋”?

  不可否认,作为大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渠道,招聘会曾起到过很好的“桥梁”作用。但近年来,一些“招聘会”却在悄然变味变质――

  华而不实。乍一看,不少招聘会来头很“大”:宣称几千几百家大企业前来赴会,几万几千个好职位虚席以待,几万几十万高薪酬唾手可得,广告铺天盖地,横幅遮天蔽日,好不排场!实际上,有用的信息没有多少,有“意思”的用人单位也并不多。表面上熙熙攘攘,求职效果却大打折扣。

  言而无信。不实宣传、信息做假,已经失信于人。而在招聘会现场,一些企业和单位为积聚人气,提高知名度,摆出一副海纳百川的架势,任简历堆积成山,队伍排成长龙,仿佛要招尽天下人才。然而招聘会后,大部分应聘者的简历要么如泥牛入海,杳无音信,要么虽签了协议,却又被百般推脱,成为废纸一张。

  费而不惠。“鸡肋”招聘会信息价值很低,却竟然“身价”颇高,门票动辄数十元甚至上百元。不仅如此,毕业生们入得“瓮”来,还要准备简历和相关资料,加上交通费、通讯费、餐饮费,该掏的一个子儿都不能少。很多大学生的就业成本已经超过2000元,成为家长的沉重负担。除了花钱,还得“跑细腿、磨破嘴”,最后的结果大都是无功而返。

  招聘会如此景象,为何还有市场?一个重要原因,就在于摸准了毕业生渴求“佳职”、担心失业的心理。那些身负巨大就业压力的毕业生,谁不想有个“锦绣前程”呢?因此,尽管招聘会效率低下,却依然门庭若市。

  实际上,在招聘会红红火火的背后,还有“利益”之手在推波助澜。除了巨大人流带来的可观门票收入,一些招聘会的主办方、参会单位、“黄牛党”、小贩游商各显神通,从很多环节营造“商机”,各得其利。这样一个“四马分肥”的利益格局说明:那些一身铜臭的“鸡肋”招聘会,实质上并非就业信息服务平台,而是异化成为商业牟利工具。在媒体的调查中,有71%的受访者认为招聘会商业味太重。

  日益商业化的就业招聘会,损害了招聘会的公信力,搅乱了就业市场的秩序,人为地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,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。更值得重视的是,这还加剧了毕业生的焦虑情绪和恐慌情绪,使毕业生心力交瘁,破其财,更伤其心。

  对于鱼龙混杂的招聘会,不能放任自流。应整顿营利性招聘会,扶持公益性招聘会,切实降低毕业生的求职成本;有关部门应创新招聘会举办方式,提高含金量,使之更加专业化和人性化。招聘会只有清除铜臭气、甩掉“鸡肋”的帽子,才能重新树立公信力,真正地成为求职者的信息“盛宴”和就业跳板。(詹勇)
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
最新文章